面對內外部階段性、突發性因素沖擊,我國經濟展現出強大韌性,實現了來之不易的增長。近日召開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公布數據顯示,上半年,我國在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的三重壓力下,實現GDP增長2.5的發展成績。 上半年已然收官,下半年經濟走向如何,怎樣實現全年5.5左右的增長目標?成為多方關注的重點。因為,要實現預期增長目標,意味著下半年我國經濟增速必須實現8以上。業內專家表示,要實現這一目標,除了政策發力外,更重要的是激發包括制造業在內工業經濟的潛力,充分發揮產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。 龍頭企業是產業生態的核心,對于強化產業鏈、供應鏈韌性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。我們可以看到,在過去的上半年,聯想集團、百度、華為、騰訊等龍頭企業紛紛發揮自身在技術、資金、人才等方面的優勢,積極進行補鏈、強鏈,為產業經濟的穩健發展提供了強大助力。 在務求更高增長的下半年,聯想集團等龍頭企業以新IT技術為抓手,持續提升數智化賦能能力,強化自身發展韌性的同時,也在積極幫助包括中小企業在內的產業鏈、供應鏈企業打通生產堵點、推動生產效率提升和供需協同,實現數智化轉型,助力產業數字化水平,也為我國經濟的高速增長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能。 制造業領銜,沖刺5.5年度目標 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和穩增長一攬子政策舉措落地見效,我國主要經濟指標快速回升,為GDP的增長奠定了堅實基礎。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,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為562642億元,按不變價格計算,同比增長2.5。 2022年,我國的經濟預期增長目標在5.5左右,在上半年增長2.5的情況下,要完成全年增長目標,壓力來到了下半年——經濟增長速度至少要達到8以上,才能實現預期增長目標。 要實現這一目標,需要從多方面發力。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表示,當前,經濟已有了明顯的復蘇,但不確定性仍然伴隨著經濟生活,因此,要實現5.5的既定目標,下半年必須防住疫情不再對經濟活動造成明顯的制約,同時政府需要出臺有力度的刺激政策,給市場帶來信心和預期。 除了從政策方面發力,實現經濟年度增長目標,還應充分激發工業經濟,尤其是制造業的潛力。根據工信部發布的信息顯示,上半年我國工業經濟企穩回升態勢明顯,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.4,高于上半年GDP2.5的增速。這其中,制造業發揮了強大的貢獻,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28.8。 由此可見,我國經濟的穩健增長,制造業發揮了重要作用,成為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之一。業內專家分析稱,要沖刺5.5年度目標的實現,就要充分發揮制造業的優勢,一方面深入挖掘制造業潛力,加速推動智能制造,提升制造業核心競爭力;另一方面要充分激發制造業主體,尤其是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協同活力,強化產業鏈、供應鏈韌性。 產業龍頭企業是補鏈、強鏈的核心,在技術創新、人才儲備、資金實力,以及資源調動能力方面具有無可匹敵的優勢,“因此,也只有龍頭企業有雄厚實力帶動產業鏈、供應鏈企業發展壯大,助力制造業實現數智化轉型”。 觀察產業動態,可以看到,在激發制造業潛力,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的趨勢下,聯想集團等制造業龍頭企業已經在積極發揮“鏈主”帶動作用,從技術、資金和產業協同等多個方面,推動各行各業實現數智化升級,助力產業經濟發展的同時,也為我國下半年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大支撐。 聯想引領,補鏈強鏈成效顯著 龍頭企業是產業生態的核心,也是支撐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。在剛剛過去的上半年里,以聯想集團為代表的龍頭企業在強化產業鏈、供應鏈韌性過程中,發揮了重要作用。 作為中國數字經濟的領導企業,同時也是高科技制造業的龍頭企業,聯想集團充分發揮 “鏈主”企業的帶動賦能效應,在推動自身智能化轉型的同時,還堅持以內生外化策略,通過“端-邊-云-網-智”新IT技術,深度賦能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各行各業數智化轉型,有力地支撐了產業數字化水平提升,進而為經濟增長做出了自己的貢獻。 在疫情激烈反復的上半年,聯想集團幾乎每個月都會遇到相關難題,但聯想集團還是選擇迎難而上,憑借強大的韌性供應鏈,確保了旗下聯寶科技、聯想武漢產業基地、聯想深圳智能制造工廠的正常運轉,顯示出十足的“硬”氣,并取得了亮眼的成績。 2月下旬,武漢的疫情一度嚴峻,聯想集團出口的一條主通道被切斷。經過緊急協調,聯想集團打通了武漢至印度新德里的貨運航班,每班可運送超過50噸出口產品。1-3月聯想武漢基地的產值達到113億美元,同比增長11,出口額同比超過10。3月初,深圳遭遇奧密克戎沖擊,聯想集團采取了包括審核白名單,員工集中住宿等方式,實現了復工,產能從3月23日的102臺,到9天后,即3月31日爬升到3.5萬臺。 4月的合肥規定,所有風險區域來車需要報審和接車才可進入合肥區域。為了支持聯想在合肥的聯寶科技公司按時向全球交付訂單,合肥經開區“包保小組”把工作地點搬到園區現場,現場調度車輛安全出入園區,協調審批常常加班到深夜。有幾次夜班貨車在高速公路出現問題,也第一時間解決,保障貨品安全抵達。5月是用工高峰,在合肥市區人社部門支持下,聯寶科技克服疫情挑戰,一周內完成從省內外招募8700多名新員工的指標,穩生產,也穩就業。 今年5月末,聯想集團向市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。2021/22財報顯示,聯想集團全年實現營業額近4600億元,同比增長18;全年凈利潤達到130億元元,同比增長72。聯想集團不僅繼續蟬聯個人電腦業務全球份額冠軍,而且在所有業務線都實現了增長和盈利。 持續強化產業鏈、供應鏈實力,聯想集團獲得業界的普遍認可。繼今年5月在Gartner全球供應鏈25強榜單中獲評亞洲最強后,聯想集團又在“IDC供應鏈科技領導企業獎”十大最具創新項目中,連攬近一半的獎項,充分驗證了其“供應鏈亞洲第一”的王者稱號。 與此同時,面對產業鏈、供應鏈中中小企業眾多,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基礎薄弱、缺乏資金和技術人才等挑戰的情況,聯想集團通過“端-邊-云-網-智”新IT技術架構,積極賦能中小企業的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。 要知道,聯想集團擁有幾千家供應商和物流商、國內幾千家門店和超過10萬家渠道商。廣大中小企業本身就是聯想集團產業鏈、價值鏈的重要一環。通過新IT數字化、智能化賦能,極大提升了中小企業的數智化水平,共同提升產業鏈價值能力水平。 正如聯想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楊元慶所言:“在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國家戰略中,中小企業和大型行業企業同樣重要。中小企業不僅是產業鏈供應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,而且是創新的重要源泉,對就業、民生等問題都影響重大。行業龍頭企業應該積極承擔起自身責任,帶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的中小企業共同創新和發展?!?/p> 聯想集團不僅是這么說的,更是這么做的。目前,聯想集團已累計為超過百家大企業客戶提供了智能化技術改造方案,同時持續從資金、市場和數字化轉型等三方面助力以“專精特新”為代表的中小企業發展。在聯想集團產業鏈供應鏈企業中,“專精特新”企業共計35家,其中單項冠軍企業15家,單項產品冠軍7家。 多維發力,“鏈主”堅韌進擊 從上述聯想集團的案例可以看出,龍頭企業發力,帶動產業鏈、供應鏈企業融通發展,進一步放大了產業鏈、供應鏈的勢能,加速產業經濟的發展。在沖刺5.5年度目標的過程中,聯想集團等龍頭企業還將繼續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,夯實產業鏈、供應鏈基礎,助力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。 在產業數字化趨勢下,聯想集團一方面從研發投入和人才方面強化關鍵核心技術突破能力。另一方面,繼續發揮新IT技術架構優勢,從5G、物聯網、工業互聯網平臺、云計算等方面強化技術應用能力,提升對產業鏈、供應鏈企業的賦能能力。 圍繞“端-邊-云-網-智”新IT 技術架構,聯想集團堅持大手筆的研發投入。數據顯示,2021/22財年,聯想集團全財年研發投入130億元,同比增長43,未來五年,其研發投入將超過1000億人民幣。在研發人才保障方面,自2021年啟動硬核人才招聘以來,聯想集團引進研發人員近5000名,進一步強化和充實了公司的三級創新體系。 在提升創新突破能力的同時,聯想集團又充分發揮“鏈主”作用,將技術成果應用到產業層面,打造了工業互聯網平臺、推出LenovoXCloud混合云等豐富的產品和數字化解決方案,助力企業的數智化轉型。 比如,物聯網市場,作為我國物聯網市場少有的新IT全要素覆蓋的領導廠商,聯想集團依托在計算機領域的技術、產品實力,并整合網絡通信、大數據、人工智能以及工業物聯網等技術優勢,構建了“聯想商用IoT解決方案生態全景圖”,涵蓋物聯網感知層、網絡層、平臺層和應用層四大主要技術層,實現了聯想商用物聯網全線就緒。 不僅如此,為更好地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、智能化轉型發展,下半年剛開始,聯想集團便整合旗下聯想創投、聯想百應等團隊,成立“聯想初創企業中心”,聚焦數字底座、智能化轉型戰略、智能業務運營、數字化人才培養、資金投入五個方面,全面滿足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需求。 除了聯想集團,百度、用友等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,也紛紛挺起,通過各自各自的方式強化所在領域產業鏈、供應鏈的韌性和數智化水平,持續為產業經濟發展提供助力。比如用友,其通過構建產業互聯網平臺等方式,以供應鏈引領產業鏈,促進形成“更強創新力、更高附加值的產業鏈”。 不難看出,正是由于聯想集團等龍頭企業堅持研發創新投入,突破關鍵技術,通過內外聯動,實現了要素資源共享,產業協同發展,不僅讓產業鏈、供應鏈實現躍遷升級,而且為產業經濟保持穩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,推動著包括制造業在內的各行各業實現高質量發展。同時,也為我國下半年經濟目標的實現,提供了強大助力。 |